当前位置:首页 > 闲境~健康 > 黄帝内经 > 正文内容

闲小豆陈老师谈黄帝内经——阳为气,阴为味

5年前 (2018-06-21)黄帝内经17826

今晚还是继续讲黄帝内经。

前面两次课开始都是讲的黄帝内经书里的内容了。

前面是基础部分。

关于阴阳的。

今天继续讲基础部分。

前面把阴阳的概念讲了一下。

那么弱弱的问一下。

大家理解了多少了呢?

老师每天码字讲解,你们不会都没有收获吧。

有点收获就是好的啦。

继续深入的去学习,慢慢就越来越多了。

还是总结回顾一下上次的内容。

主要就只有一点。

阴阳的概念,

文字方便看记录啦。

不一定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用文字,大家也可以随时翻看记录。方便不大家下来学习。

抽空也可以吧讲课的内容录音上传到喜马拉雅的。

阴阳也就是自然界的规律,

万事万物的本源。

今天晚上还是按照之前的节奏。

我们选择一段相关内容的原文。

然后逐句的给大家讲解。

先把原文贴一下。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sì)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大家先读三遍这段原文。

读完了的可以这里说一声。

我选出来的内容都是大家有必要去熟读的。

对于深入理解学习黄帝内经是非常好的。

开始吧,一句一句的来讲讲。

第一句,“水为阴,火为阳。”

还是在说阴阳的概念,

水和火是相对的,这个你们都知道,水可以灭火。

另外,大家注意观察它们的特性。

火苗是上升的,水是往低处流的,向下的。

如果阴虚可以补阳气来补阴吗。

这也是和前面说过的,阳的特性是向上,是清轻。

阴的特点是向下的。

@唯美心动 可以的,阳气是根本,两者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下一句“阳为气,阴为味”。

那怎么补阴呢。

这里就和中医学联系起来了。

@唯美心动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啦,和课程相关的我一般会马上解答,无关的课后解答。

大家也可以随时发表意见交流。

这里谈到阳为气,阴为味。

这就是药物、饮食的气味问题,

气有寒热温凉,

味有酸苦甘辛咸。

也就是常说的四气五味。

那气虚和阳虚什么关系。

不管是中药的遣方用药,还是食疗方的配比炮制,都需要遵从这个四性五味的。

升降浮沉的也可以叫气。

药物或者食物,都有寒热温凉平这五性的,

按照四性来说,就是寒热温凉。

气属阳,味属阴,气相对来说是活跃的,味是有形的。

下一句“味归形,形归气”

这两个归字有两层含义,

一是充养、供给的意思。

二是接受的意思。

味是食物药物中的五味,

“归形”就是供养形体。

也就是我们每天吃饭充饥长身体。吃多了还变胖子。

关于第二个归的意思就不是这个意思了。

“形归气”是说身体依赖气对自己的支撑。

这个气是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

我们的身体是依赖水谷精微之气滋养的。

下一句“气归精,精归化”。

同样,第一个归也是充实供养的意思。

“气归精”意思是说水谷精微之气供养着人体的精气。

人体的精需要水谷精微之气来供养。

“精归化”这个归也是依赖,仰仗的意思。

精气的产生是依赖气化而产生的。

那如果供养不上是什么原因,是脾胃的事吗

因为精相对于来说属阴,阴的产生需要阳气化生为阴精。

化就是生化,气化的一个过程。

@唯美心动 水谷精微之气靠脾胃运化而来,供养不上了就是脾胃运化不力了或者饿肚子了,脾胃没有运化的原料了。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应该不会还有饿肚子的人吧。

继续下一句

“精食气,形食味”。

反过来说,精是又供养着气。

食该作饲养来理解。

也就是说精饲养着气,

气需要阴精的化生。

阴精不断的化生成阳气。

“形食味”也就是身体消耗五味,

五味就代表了我们的食物了。

继续下一句,

“化生精,气生形”。

这个“化生精”“精归化”相同。

精气需要依赖气化。

所以气化就能生精气。

“气生形”,也就是说水谷精微之气可以供养生成人的身体,

和前面说的,“形归气”相同的意思,进一步的强调说明。

继续下一句“味伤形,气伤精”。

味也就是五味。

刚才说了,味是养形体的,

为什么又说味伤形呢?

为什么呢?

很简单,凡事不可过。

五味不当,失调,过多了,

就反而会伤害形体。

包括后面我们还会学到的,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气伤精”这个“气”还是说的水谷精微之气,

也就是五味之气。

本来气是归精的。

是充养精气的。

但同样道理,

失调了,过了,就伤害精气了。

寒热温凉过了都会伤。

OK,今晚就讲这些吧。

大家好好理解一下这几句话。

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意提一下。


“闲小豆陈老师谈黄帝内经——阳为气,阴为味 ” 的相关文章

学习黄帝内经前要了解的基本情况

今天开始以文字的形式给大家讲解《黄帝内经》,尽量通俗,凡事开始容易,坚持难,我也不例外,大家的支持会是我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按照我的计划。完成这系列讲解学习之后,那么对于中医算是入门了的,目的是让对中医有兴趣的朋友能对中医有系统的认识理解。本人专注在食疗调理恢复身体,作为中医的基础自然也是首先要知道...

陈老师谈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晚上好!有多少人在?昨晚谈了关于诊法方面的介绍。那么今晚我们谈关于阴阳五行。也就是说从今晚开始,我们开始讲黄帝内经书里面的内容了。之前谈的都是书之外的内容。也是方便大家能整体去把握。关于阴阳五行呢。本来是属于古代哲学的一个内容。然而被引用到了医学中来。有什么作用呢?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哲学来作为中医...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在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最经典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系统理论、以及治病和防病的基础源头。黄帝内经一共十八卷,由素问九卷,灵枢九卷组成。一共81篇。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不是一个人的著作,而是一个时期内的医学著作合编,时间跨度达几百年,大约在在西汉的时候汇编成书。黄帝内经的问世,代表...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中医里的阴阳

 开始选一段黄帝内经原文,逐句讲讲,来谈谈中医里的阴阳。先看原文。“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tai、同胎)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我们挨句的来看看。“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也...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阳气受风寒暑湿损伤的表现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的阳气,犹如自然界中天上的太阳,失其所,所就是所在、场所。也就是失去了正常的规律,那么就会折寿而不会明显表现出来。“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所以说天地的运行需要有日光,对人而言,要有阳气。所以阳气是向上的,保卫人体的作用。阳气对于人体...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阴阳中有阴阳

从《素问.金匮真言论》选段谈中医里的阴阳,阴阳中有阴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白天为阳,夜晚为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也就是阴阳之中有阴阳。太阳出来到中午的时候为阳,属于阳中之阳。从中午到黄昏的时候,同样为阳,但是属于阳中之阴。&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