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闲境~健康 > 黄帝内经 > 正文内容

陈老师谈黄帝内经——​独具特色的中医诊断方法介绍

5年前 (2018-06-21)黄帝内经20265

今晚继续讲黄帝内经啦,

其实黄帝内经这个基础的咱们讲了,

随着讲的越来越多,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的理解好多中医上现在不懂的,

也能开始自己去思考了。

人不多,有时候感觉我在自言自语啊,不过呢,这个是老师的基本修养

昨晚讲了黄帝内经关于诊病防病方法论方面的几个角度。

今天讲黄帝内经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

也就是中医的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

大家知道是哪些吗?

谁能回答上来?

还有呢

对,

关于中医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呢,

刚才大家也说到一部分,

概括起来就是如图,望闻问切四诊。

这四诊在内经里都提到了,

在难经里更加明确了。

说一下,

望诊,包括望面色、舌头、形态。

我在群里使用的是望诊,看舌头,结合问诊。

闻诊又包括哪些呢,

包括听声音,闻气味,刚才有位同学说闻口臭,比如还有闻小孩子大便的气味,也是属于闻诊。

听声音听哪些声音呢?

分别是五音,

这五音和五脏对应起来。

五音是哪五音呢,

谁知道,

大家唱歌的时候有时候谦虚的说自己五音不全。

五音分别是角、徵、宫、商、羽,

和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相对应。

比如听到的五声,有呼、有笑、有歌、有哭、有呻吟等,从而判断身体的问题。

遗憾的是闻诊现在已经失传了好多了。

问诊呢,就是问身体的方方面面。

包括你今天开心不开心都要问的。

这块后面要单独作为一次课来讲。

今天就概括的讲一下四诊,

最后一种切,也就是我们说的脉诊,

大家可能理解为切就是切脉,

切除了切脉,还包括按身体其他的各个部位,比如有经络於堵的地方按压痛等。

循着经络运行路径按,

都属于切。

四诊中每种都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学校的时光真好可惜要离开了 肾气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基础不牢,稀里哗啦的,一大堆问题都和它有关啦。

这四诊经过了几千年的使用和发展,也是相当成熟的了

内经说“有诸内必形于诸外”

身体里头的变化,就能表现在形态上。

所以就可以通过身体外在的形态来判断内在的疾病。

内经里还举了这样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你看到草长得茂盛与否,就知道这个草下面是不是有水,土地是不是肥沃。

所以能够身体的外在形态来推测身体内部的问题。

今天就简要的说一下四诊。

大家有问题可以提一下。

既然我也是主要用舌诊,那么再展开谈一下关于舌诊的吧。

我都是一周两次,都活这么大了。

黄帝内经里关于舌诊的记载还是挺多的,

有很多的篇幅都有比较多的描述。

从现在来看,用得最普遍,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也是舌诊了。

而且这个大家用心学习,自己也可以给自己和家人诊断了。

舌头是人体唯一可以随时看到的内脏。

舌头和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相通,

血管和神经分布都非常丰富;舌头表面粘膜上皮薄而且透明;变化和人体内部各宗变化同步的;

不管是中医里的八纲辨证,还是病因、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脏腑经络这些辩证,舌象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不管是六淫外邪导致的问题,还是五脏六腑有痰湿、血瘀、气滞等;都可以通过观察舌头明确的诊断出来。

内脏出现病,舌质颜色必定发生变化。

心肺在舌尖,脾胃在舌中,肝在舌边,脑肾在舌下舌根。

如图。

22.jpg

那么下面简单谈谈具体的舌诊

但凡属于热性病症舌质红,热重舌绛色,严重的面是红绛色而且有快黑了的那种突起。

如果是寒症,舌质颜色是淡白或者淡紫色,舌苔白,津液多或水滑。

寒重则舌头青紫色或者晦暗。

如果寒湿在里,则舌大颜色淡,舌苔白厚腻或有齿痕。

外感风寒没有热,舌边红,舌苔多少薄白。

如果脾肾水湿过多,不能运化疏导出去。

那么舌头胖大,有齿痕。

舌苔白厚,或者是白的。

如果舌头看着比较粗糙,干涩,看着苍老,这种就多属于胃实而且热重。

有血瘀则舌颜色紫色、淡紫、青紫、蓝紫或暗紫。

如果腑出现了问题。

那么舌苔必定有变化。

比如,看舌苔的颜色。

苔黄的必定有热。

黄腻的为湿热。

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意提一下吧。

“陈老师谈黄帝内经——​独具特色的中医诊断方法介绍” 的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名称含义探讨

前面说过过了《内经》有《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灵枢》两本,前面的文章谈了黄帝内经为什么叫黄帝内经,那么这个素问何灵枢名称的含义又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素问,为什么叫素问呢?在过去也有很多种解释,特别是有一种解释比较容易听懂,但是又不太实际,不太合适,这种理解是说这书是黄帝与岐伯平素为问答集合,所以叫...

四肢无力和脾病了有关

@全体成员 继续谈黄帝内经。今晚的主题是“脾病四肢不用”,就是说为什么脾有病四肢的运动会受影响。下面开始来谈谈,原文开始也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重复的前面的。也就说为什么脾病了影响四肢的运动呢?之前我们谈过了,脾主肌肉,脾虚了肌肉松软无力等。大家也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都是和今...

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

从黄帝内经讲一下,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说到养生,有个朋友刚才问到食疗的关键是什么,这里强调一下,食疗的精髓是:最终的组方搭配性要平,也就是,不能是寒性的,也不能是热性的。下面开始吧,基于黄帝内经原文来谈谈。“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这个精是讲的气,这个形是...

闲小豆陈老师谈黄帝内经——阴阳五行(2)

 上次我们是讲了两句吧。今天再来讲两句,接着上次的讲完,谁还记得是哪句?“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在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最经典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系统理论、以及治病和防病的基础源头。黄帝内经一共十八卷,由素问九卷,灵枢九卷组成。一共81篇。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不是一个人的著作,而是一个时期内的医学著作合编,时间跨度达几百年,大约在在西汉的时候汇编成书。黄帝内经的问世,代表...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中医里的阴阳

 开始选一段黄帝内经原文,逐句讲讲,来谈谈中医里的阴阳。先看原文。“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tai、同胎)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我们挨句的来看看。“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