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闲境~健康 > 黄帝内经 > 正文内容

闲小豆陈老师谈黄帝内经【五气致病的特点】

5年前 (2018-11-27)黄帝内经14910

继续谈黄帝内经,今晚谈这句,"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讲完之后,后面看情况,合适再多讲一些。

我们挨个来展开谈谈吧。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这句话讲的是五气致病的特点。

这是昨天讲的内容,看来是缺课了还是不专心,简单重复一下吧。

这里说的是寒伤形,这个形指的是人体内滋养身体的,

有形的一类,比如津液,血液之类。

寒的,有形的,都属阴。

热的,无形的气等,都属阳,

寒伤形,热伤气。

同气相求。

继续今天的内容。

对于五气致病,按五行来算就是五气。

外部的五气可以使人生病。

五脏也可以化生五气。

五脏化生的就是内生五气。

比如由于脾虚导致内湿,由于肾阳虚导致的内寒。

外邪五气,内生五气。

都有其致病的特点。

那么这个特点是什么呢?

“风胜则动”,风邪胜的就产生“动”的症状。

这个动是动摇的意思

比如肢体的抽搐,是动。

感觉头晕目眩,也是动。

这些动摇不定的症状,就是风引起的。

或者说是风引起的症状特点。

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啦,这样给你说吧,

关注你的身体基础,身体基础好了,

不管你是六淫邪气之一来,

或者一起上,你的身体都可以藐视一眼说到:”都是渣渣“

加油啦,你的身体也可以藐视着各种病邪自信的说出渣渣两个字。

继续下一句。

“热胜则肿”是热邪致病的特点。

这个肿是红肿热痛的肿。

是由于热邪侵入血脉,导致血脉运行混乱导致了臃肿。

另外,在阴阳应象篇里还说到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营气就是血之气。

生痈肿最多的原因就是有热。

热邪迫使血脉运行加速。

加速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现混乱,逆乱。

然后就聚集为热,从而出现红肿热痈等。

这里引申来在谈谈。

比如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

对于痈肿,热痈,疮等

医生多会给大家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

那么一见到红肿就清热解毒对不对呢?

感受热邪的同时,可能伴有毒气,所以清热解毒也是对的。

清热解毒虽然是对的。

但是还要对照这条理论来看,清热解毒是不完善的。

为什么呢?

因为“营气不从”

“营”是血之气,营不能正常的运行。

因此你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应该活血理气。

所以呢,比如你们经常长口腔溃疡的,部分是因为有热邪,

单纯吃清热解毒的药,没有那么好的效果,也是如此。

而部分长溃疡并非是外邪,而是内生,因虚而致,

一味的清热也不是正确的办法。

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个痈肿的问题,用清热解毒的药的。

再补充一下。

大家如果有类似的经历或者观察过就应该知道。

有些长疮,痈肿红热的那种,吃药这些治疗好了,

消了,但是最后留下了一个小的疙瘩,

这就是在治疗的时候没有考虑全,清热解毒,是把痈肿给消了。

热邪去掉了。

但是气血没有畅通。

所以留下了一个小的疙瘩。

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疙瘩就可能是永远都消失不了了的。

对于这种小疙瘩。

如果你的身体抵抗力差一些,

下次有热邪入侵,那里就会继续长疮,痈肿起来。

这种问题就是因为最开始治疗的时候。用了清热解毒的药把它凝住了

热是去了,毒也去了。

但是凝滞了。

如果最开始治疗的时候加入了活血理气,就不会留下一个小疙瘩。

这就和刚才谈到的一样,就是那么一回事。

继续下一句。

“燥胜则干”。

平时就应该注意调补气血,活血理气,下次就可能不会出现了。

反复出现就是刚才说到的。

最开始治疗的时候清热解毒,但是没有活血理气,那块给凝滞了。

继续谈这句“燥胜则干”。

这个就是伤津液了。

津液少了身体就会干了。

燥本身的特点是干燥,会伤津液。

这里有个问题要拿出来强调一下。

大家容易走入误区的。

身体干燥,燥邪入侵,就容易上火,有热的清理。

有热的情况。

然后呢,有些人就会认为燥是阳邪。

因为“燥胜则干”。

干了之后就伤了津液,津液不足了就产生了热象。

所以就被认为燥邪致病就容易产生热象。

但也不都是产生热象。

然后就认为是阳邪。

并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在产生热象的时候。

前面还有一段是干,是伤了津液。

津液伤了阴就不足。

阴不足了才转化成出现热的现象。

这是转化的热,

并非是燥本身的热。

湿气重了,肺气下降的,但是肺气不足了,压不住,湿气往上走,就咳嗽,就有痰。

燥邪入侵身体伤了阴之后,转化出了热的情况。

那已经不再是燥本身的问题了。

而是身体反应的热了。

这块大家应该去分清楚的。

接着说下面一句。

“寒胜则浮”。

这个浮是浮肿的浮。

由于寒邪伤了人体的阳气。

从而导致气不能够正常的运行。

导致水液停留。

阳气这把火的火力不足了,然后就不能帮助把水气化了。

水液不能被阳气蒸化为津液了。

产生的结果会有点类似,津液受损,阴不足。

拉肚子不是燥邪导致。

继续谈下一句。

“湿胜则濡泄”。

这就是拉肚子啦。

濡泄就是腹泻,

这种泄呢不是那种喷射状的泻。

这种是黏着的,不爽的,稀塘的那种泄。

这是湿邪伤到了脾胃,肠胃。

OK。今晚谈了这几句。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也就是风热燥寒湿五气导致的病症的特点。

当然他们导致的病症特点并非就这些。

这里只是谈了典型的特点。

今晚就讲这些吧,。

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意提一下。

(十四)五气致病的特点

 

继续谈黄帝内经,今晚谈这句,"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讲完之后,后面看情况,合适再多讲一些。

我们挨个来展开谈谈吧。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这句话讲的是五气致病的特点。

这是昨天讲的内容,看来是缺课了还是不专心,简单重复一下吧。

这里说的是寒伤形,这个形指的是人体内滋养身体的,

有形的一类,比如津液,血液之类。

寒的,有形的,都属阴。

热的,无形的气等,都属阳,

寒伤形,热伤气。

同气相求。

继续今天的内容。

对于五气致病,按五行来算就是五气。

外部的五气可以使人生病。

五脏也可以化生五气。

五脏化生的就是内生五气。

比如由于脾虚导致内湿,由于肾阳虚导致的内寒。

外邪五气,内生五气。

都有其致病的特点。

那么这个特点是什么呢?

“风胜则动”,风邪胜的就产生“动”的症状。

这个动是动摇的意思

比如肢体的抽搐,是动。

感觉头晕目眩,也是动。

这些动摇不定的症状,就是风引起的。

或者说是风引起的症状特点。

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啦,这样给你说吧,

关注你的身体基础,身体基础好了,

不管你是六淫邪气之一来,

或者一起上,你的身体都可以藐视一眼说到:”都是渣渣“

加油啦,你的身体也可以藐视着各种病邪自信的说出渣渣两个字。

继续下一句。

“热胜则肿”是热邪致病的特点。

这个肿是红肿热痛的肿。

是由于热邪侵入血脉,导致血脉运行混乱导致了臃肿。

另外,在阴阳应象篇里还说到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营气就是血之气。

生痈肿最多的原因就是有热。

热邪迫使血脉运行加速。

加速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现混乱,逆乱。

然后就聚集为热,从而出现红肿热痈等。

这里引申来在谈谈。

比如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

对于痈肿,热痈,疮等

医生多会给大家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

那么一见到红肿就清热解毒对不对呢?

感受热邪的同时,可能伴有毒气,所以清热解毒也是对的。

清热解毒虽然是对的。

但是还要对照这条理论来看,清热解毒是不完善的。

为什么呢?

因为“营气不从”

“营”是血之气,营不能正常的运行。

因此你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应该活血理气。

所以呢,比如你们经常长口腔溃疡的,部分是因为有热邪,

单纯吃清热解毒的药,没有那么好的效果,也是如此。

而部分长溃疡并非是外邪,而是内生,因虚而致,

一味的清热也不是正确的办法。

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个痈肿的问题,用清热解毒的药的。

再补充一下。

大家如果有类似的经历或者观察过就应该知道。

有些长疮,痈肿红热的那种,吃药这些治疗好了,

消了,但是最后留下了一个小的疙瘩,

这就是在治疗的时候没有考虑全,清热解毒,是把痈肿给消了。

热邪去掉了。

但是气血没有畅通。

所以留下了一个小的疙瘩。

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疙瘩就可能是永远都消失不了了的。

对于这种小疙瘩。

如果你的身体抵抗力差一些,

下次有热邪入侵,那里就会继续长疮,痈肿起来。

这种问题就是因为最开始治疗的时候。用了清热解毒的药把它凝住了

热是去了,毒也去了。

但是凝滞了。

如果最开始治疗的时候加入了活血理气,就不会留下一个小疙瘩。

这就和刚才谈到的一样,就是那么一回事。

继续下一句。

“燥胜则干”。

平时就应该注意调补气血,活血理气,下次就可能不会出现了。

反复出现就是刚才说到的。

最开始治疗的时候清热解毒,但是没有活血理气,那块给凝滞了。

继续谈这句“燥胜则干”。

这个就是伤津液了。

津液少了身体就会干了。

燥本身的特点是干燥,会伤津液。

这里有个问题要拿出来强调一下。

大家容易走入误区的。

身体干燥,燥邪入侵,就容易上火,有热的清理。

有热的情况。

然后呢,有些人就会认为燥是阳邪。

因为“燥胜则干”。

干了之后就伤了津液,津液不足了就产生了热象。

所以就被认为燥邪致病就容易产生热象。

但也不都是产生热象。

然后就认为是阳邪。

并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在产生热象的时候。

前面还有一段是干,是伤了津液。

津液伤了阴就不足。

阴不足了才转化成出现热的现象。

这是转化的热,

并非是燥本身的热。

湿气重了,肺气下降的,但是肺气不足了,压不住,湿气往上走,就咳嗽,就有痰。

燥邪入侵身体伤了阴之后,转化出了热的情况。

那已经不再是燥本身的问题了。

而是身体反应的热了。

这块大家应该去分清楚的。

接着说下面一句。

“寒胜则浮”。

这个浮是浮肿的浮。

由于寒邪伤了人体的阳气。

从而导致气不能够正常的运行。

导致水液停留。

阳气这把火的火力不足了,然后就不能帮助把水气化了。

水液不能被阳气蒸化为津液了。

产生的结果会有点类似,津液受损,阴不足。

拉肚子不是燥邪导致。

继续谈下一句。

“湿胜则濡泄”。

这就是拉肚子啦。

濡泄就是腹泻,

这种泄呢不是那种喷射状的泻。

这种是黏着的,不爽的,稀塘的那种泄。

这是湿邪伤到了脾胃,肠胃。

OK。今晚谈了这几句。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也就是风热燥寒湿五气导致的病症的特点。

当然他们导致的病症特点并非就这些。

这里只是谈了典型的特点。

今晚就讲这些吧,。

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意提一下。

“闲小豆陈老师谈黄帝内经【五气致病的特点】” 的相关文章

闲小豆陈老师谈黄帝内经——阴阳五行(2)

 上次我们是讲了两句吧。今天再来讲两句,接着上次的讲完,谁还记得是哪句?“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阳气受风寒暑湿损伤的表现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的阳气,犹如自然界中天上的太阳,失其所,所就是所在、场所。也就是失去了正常的规律,那么就会折寿而不会明显表现出来。“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所以说天地的运行需要有日光,对人而言,要有阳气。所以阳气是向上的,保卫人体的作用。阳气对于人体...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中医里的阴阳(阴阳和谐是健康之本)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从《素问.生气通天论》选段,谈阳气的作用,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和谐是健康之本。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里是谈阳气的作用,养神使得神精明,养筋则使得筋柔韧,比如老胳膊老腿的,就是阳气虚了,滋养不好筋不柔韧了。阳气正常旺盛的人,精神就旺盛、精力就充沛。人的筋脉也就...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阴阳关系的关键要点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从《素问.生气通天论》选段,谈阴阳关系的关键要点,人体健康贵在顺从自然,阴阳调和。 “凡阴阳之要,阳蜜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这里说的阴阳相互关系的关键要点,阳气密闭,阴精才能固守,也就是阳气的固摄作用强大了。就能使阴精固密。如果阴阳不协...

中医里阴阳的概念以及阴阳在自然和人体中的现象

逐句细谈黄帝内经,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选择一段来继续谈中医里的阴阳,这里继续谈阴阳的概念,以及阴阳在自然和人体中的现象。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是属阴,热是属阳的,也就是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阴发展到了极限,在一定条件就会转化为阳。阴极可以生热,化生为阳,同样,...

逐句细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阴阳失衡则病

今天选择黄帝内经原文继续谈中医里的阴阳,是关于阴阳失衡则病的问题。“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里说人体有病了,还是从自然的角度去理解,都是一样的。也不能单纯的只看人体。但凡是阴阳的相互平衡关系打破了。就会出现问题。阳太过了,就会导致阴不足。使得阴受损。阴太过了就会使得阳受损。这...